合作实例

假球资金发薪丑闻曝光:被禁球员三次上诉均遭驳回

2025-07-23 1

2025 年 7 月,原新疆天山雪豹球员时间(化名)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番言论,再次揭开中国足坛假赌黑的冰山一角。这位因假球被中国足协禁足五年的前锋透露,其效力的俱乐部曾以 "假球分成" 形式发放工资,且三次上诉均被驳回,引发舆论哗然。

一、禁足五年:假赌黑漩涡中的职业生涯

时间的困境始于 2024 年 9 月。中国足协公告显示,他在 2023 赛季效力新疆天山雪豹期间,因参与操纵比赛被处以五年禁足(2024 年 9 月 10 日至 2029 年 9 月 9 日),成为足协 "假赌黑" 专项整治行动中的典型案例。

根据足协披露的信息,时间涉案场次集中在 2023 赛季中甲联赛。在关键保级战中,新疆队通过贿赂对手球员、串通裁判等方式操纵比赛结果,相关资金通过 "奖金"" 补贴 "等名义流入球员账户。时间在社交媒体上隐晦表示:" 假球钱当工资发谁知道 ",暗示俱乐部将非法收入作为常规薪酬发放的操作已形成体系。

这种 "以假养薪" 的畸形生态,在金元足球退潮后愈发凸显。据南方都市报报道,2024 年足协开出的 60 张罚单中,多名球员辩称涉案资金是 "欠薪补偿",但司法机关通过资金流向和比赛数据交叉验证,认定其属于操纵比赛的非法所得。

假球资金发薪丑闻曝光:被禁球员三次上诉均遭驳回

二、三级申诉:体育仲裁与司法救济的双重困境

时间的三次上诉均围绕两个核心争议:一是足协处罚依据的证据效力,二是俱乐部资金发放的合法性。其代理律师曾提出,涉案资金实为俱乐部拖欠的正常工资,且足协未提供直接参与假球的视频或书面证据。

但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在 2024 年 11 月的裁决中指出,处罚依据包括公安机关讯问笔录、银行转账流水及同案人员证言等,形成完整证据链。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周青山分析,体育组织处罚适用 "优势证据标准",低于刑事诉讼的 "排除合理怀疑" 要求,这使得足协在证据认定上具有较大裁量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时间的申诉还触及中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方网站国足球司法救济的深层矛盾。根据新修订的《体育法》,球员可在收到处罚后 21 天内申请体育仲裁,但实践中仲裁机构尚未建立统一标准。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金宏伟律师指出,足协内部仲裁程序存在 "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" 的弊端,导致球员维权路径狭窄。

三、行业缩影:系统性腐败下的球员生存困境

时间的遭遇并非孤例。2024 年 9 月公安部披露的专项行动数据显示,已查实 120 场假球比赛,涉及 41 家俱乐部,83 名球员、教练被采取刑事措施,其中 44 人被终身禁足。这些案件呈现出三大特征:

  1. 资金闭环化:假球收入通过 "奖金"" 赞助 "等名义洗白,甚至直接抵扣欠薪。如原黑龙江冰城球员芦宁在 2021 年收受的" 奖金 ",最终被认定为操纵比赛的赃款。
  2. 操作专业化:从赛前赔率分析、球员心理施压到赛后资金分流,形成完整产业链。香港廉政公署 2023 年侦破的假球案中,涉案人员甚至使用暗号(如拉高袜子)传递操控指令。
  3. 救济虚无化:尽管《体育法》设立体育仲裁制度,但实践中球员面临 "仲裁不受理、法院不立案" 的尴尬。2023 年上海法院在某球员讨薪案中明确,足协内部裁决不具有排除司法管辖的效力,但此类判例仍属少数。

四、制度反思:从运动式反腐到长效治理

当前中国足坛的反腐风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,但制度性漏洞依然存在。例如,足协纪律委员会的独立性不足,其成员多来自行业内部;球员薪酬监管缺失,俱乐部可通过 "阴阳合同" 掩盖非法资金流动;体育仲裁与司法审判的衔接机制尚未建立。

法学专家建议,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独立监管机构。如英超的 "足球监管局"(FRA),其调查权独立于联赛运营方,且与警方建立数据共享机制。同时,应推动球员薪酬账户的第三方托管,从源头切断假球资金流通。

对于时间这样的涉案球员,尽管其个人行为触犯行业规则,但其披露的 "以假养薪" 现象,暴露出基层球员在欠薪压力下的生存困境。正如教育大学学者雷雄德所言:"当职业球员月薪不足万元时,假球的诱惑可能成为难以抗拒的选择"。这提示治理需双管齐下:既要严惩腐败,更要完善球员保障体系,重建行业生态。

在时间的社交媒体视频中,他反复擦拭着退役球鞋,眼神中满是对赛场的眷恋。这个被假球毁掉职业生涯的年轻人,或许只是中国足球沉疴的一个注脚。当资本潮水退去,如何让绿茵场回归纯粹,仍是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