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泰山因上赛季亚冠精英联赛退赛被亚足联重罚禁赛两年、罚款 5 万美元并退还 80 万美元参赛费的事件,近日引发足坛震荡。沪媒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的尖锐评论 ——“打在泰山身上的板子,疼的是整个中超”—— 撕开了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伤疤。
一、禁赛为何对泰山 “不痛不痒”?
从竞技层面看,泰山队当前处境确实让禁赛显得 “绵软leyu·乐鱼(官方)APP下载无力”。上赛季联赛第五、足协杯失利的战绩,使其本就无缘本赛季亚冠。本赛季 19 轮战罢仅积 28 分排名第八,距离亚冠二级联赛资格线还差 13 分,足协杯又早早出局,明年参赛希望渺茫。换言之,亚足联的两年禁令不过是 “纸枷锁”,并未锁住泰山实际参赛的可能性。
经济损失虽直观却非致命。639 万人民币的直接损失(含罚款、退款、赔偿)对中超传统豪门而言尚可承受。更微妙的是,泰山队近年在亚冠赛场的积分贡献已大幅缩水。2023 赛季其亚冠积分占中超总积分的 38%,但 2024 年退赛导致积分清零,这才是真正的 “内伤”。
沪媒的核心争议点在于:泰山退赛直接导致中超在亚足联技术积分排名中被泰国联赛超越,2026-27 赛季亚冠精英联赛正赛席位从 2 席减至 1 席。这一连锁反应暴露了中超在国际赛事中的脆弱性: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中超整体竞争力的下滑。即便没有泰山退赛,中超近年亚冠战绩也持续低迷:2023 年四支参赛队仅海港晋级八强,2024 年泰山退赛、申花小组赛出局,积分被泰国超越实为必然。沪媒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泰山有失公允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中超需要建立更健康的 “造血机制”。
对比沙特球队利雅得新月的退赛处理更显落差。新月因球员假期不足退赛仅被罚款 96 万人民币且禁赛一年,而泰山因 “破坏竞技公平” 遭重罚。这种差异折射出中超在国际赛事中的话语权缺失,以及规则运用能力的不足。
泰山队的禁赛风波犹如一面棱镜,折射出中超在职业化道路上的多重困境。沪媒的争议言论或许过于尖锐,但其揭示的 “个体行为殃及整体” 现象,值得中国足球从业者深刻反思。当务之急,是将此次危机转化为系统性改革的契机 —— 唯有让每支球队成为中超积分的 “安全垫” 而非 “定时炸弹”,才能真正实现从 “受伤” 到 “自愈” 的蜕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