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6 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四阶段抽签结果引发轩然大波。亚足联在确定附加赛东道主、分档规则和赛程安排时多次违反既定规则,被质疑明目张胆保送沙特和卡塔尔晋级,引发印尼、伊拉克、阿联酋、阿曼四国足协联合抗议,韩国媒体更直言 "亚足联是否收钱"。
根据亚足联此前公布的规则,18 强赛成绩最好的两队应承办附加赛。但 18 强赛积分显示,阿联酋(15 分)和伊拉克(15 分)积分高于沙特(13 分)和卡塔尔(13 分),本应获得东道主资格。然而亚足联突然变卦,强行将 A 组比赛全部安排在卡塔尔,B 组比赛全部安排在沙特,直接剥夺了阿联酋和伊拉克的主场优势。这一决定导致沙特和卡塔尔不仅坐拥主场之利,还能掌控赛程安排、裁判选派等关键环节。
按照国际惯例,分组抽签应依据最新一期 FIFA 排名。但亚足联在 7 月 17 日抽签时,故意使用 6 月排名而非 7 月最新数据。若按 7 月排名,沙特(世leyu·乐鱼网页登录界第 59 位)已被伊拉克(世界第 58 位)反超,本应降为第二档,与卡塔尔同组竞争。但亚足联通过旧数据操作,将沙特维持在第一档,确保两队分属不同小组,避免提前火拼。这种 "精准避坑" 的操作引发强烈质疑。
亚足联公布的 10 月赛程显示,沙特和卡塔尔的比赛间隔长达五天,而其他球队仅间隔两天。例如 B 组沙特首战印尼后,可休息五天再战伊拉克;而印尼需在四天内连续对阵沙特和伊拉克,体能消耗巨大。这种 "五天 vs 两天" 的悬殊安排被指刻意为东道主创造优势,直接影响比赛公平性。
印尼、伊拉克、阿联酋、阿曼四国足协已向亚足联提交正式抗议,要求重新审核分组和赛程。印尼媒体尖锐指出:"我们的球员要在 40℃高温下连续作战,而沙特球员却能在空调球场休息五天,这不是足球,是政治操控"。韩国《Star News》更直接质问:"亚足联是否收了钱?这种操作在欧洲足坛早被重罚"。
值得关注的是,国足虽提前出局却意外 "躺赢"。若晋级附加赛,国足很可能遭遇类似不公待遇。正如分析指出:"以国足近年在西亚客场的遭遇,即使归化球员再多,面对裁判争议和赛程压榨也难有胜算"。这种 "塞翁失马" 的结果,反而凸显了亚足联体系的荒诞性。
此次事件暴露亚足联决策机制的深层问题:沙特和卡塔尔作为 2022 世界杯东道主和 2034 世界杯潜在申办国,在亚足联拥有强大话语权。这种 "西亚霸权" 导致规则制定权沦为利益交换工具,严重损害亚洲足球整体利益。
专家指出,亚足联的违规操作至少造成三重伤害:
面对汹汹舆情,国际足联尚未作出正式回应。但根据《国际足联章程》第 19 条,若成员国足协投诉涉及 "系统性腐败",国际足联有权介入调查。目前伊拉克已向国际足联道德委员会提交申诉,要求审查亚足联决策流程。
值得注意的是,沙特和卡塔尔在国际足联的影响力不容小觑。沙特是国际足联理事会成员,卡塔尔则拥有世界杯主办国的特殊地位。这种 "权力博弈" 使得事件处理复杂化。正如资深记者所言:"亚足联的丑闻本质是足球政治化的缩影,要根治必须打破西亚垄断"。
此次风波不仅是一场体育争议,更是对亚洲足球治理体系的严峻考验。若亚足联不能妥善回应质疑,亚洲足球恐将陷入长期信任危机,甚至影响 2034 年世界杯申办前景。在全球化的今天,任何暗箱操作都将暴露在聚光灯下,唯有回归公平竞争的初心,才能让足球真正成为全亚洲的共同语言。